在工程技术学院(物联网学院)党总支的统筹安排以及中山南区的大力支持下,视频组以“百千万工程”项目为依托,聚焦和美乡村建设实际需求,7月9日至13日,学院暑期南区“三下乡”突击队深入中山市南区街道,分赴北溪社区与环城社区开展文旅宣传视频创作活动。两支视频小组以专业视角记录乡村风貌,用科技赋能文化传播,为社区文旅发展注入青春动能。

视频组成员参观拍摄刘广生故居
在北溪社区,跟随视频组的镜头,历史在光影中苏醒。紧跟着视频组的脚步,缓缓推开刘广生故居斑驳的木门,历史正透过实物无声诉说。展柜中泛黄的日记本上"誓死救国"的墨迹穿透岁月,百年前的呐喊环绕在视频组成员耳边!1920年代,22岁的刘广生在此组织“新学生社”,点燃珠三角学运星火。如今,青年学子站在同一方院落,聆听着刘广生同志的英勇事迹,历史教科书中的名字变得鲜活可触。方志馆内,一架棕褐色飞机模型令视频组成员屏息凝视——“这是中国首架国产飞机‘乐士文号’,设计者杨仙逸当时只有29岁!”听着讲解员动情的讲述,视频组成员们围拢在展柜前,透过斑驳的铆钉和发黄的设计图,触摸那颗“航空报国”的赤子之心。


视频组成员参观拍摄杨仙溢故居
环城社区的市井烟火,迎着视频组抬起的镜头正升腾而起。清晨六点的麦奇小食店,油锅里翻滚25年的鸡翅滋滋作响。"从1998年做到现在,火候就是生命!"老板的吆喝声中,学生咬下酥脆鸡翅的爆汁瞬间被特写捕捉,金黄油光里映出"五代街坊童年记忆"的字幕;镜头转过,当神湾菠萝的清甜汁水在视频组成员“表情包”式的试吃中飞溅时,“不甜不要钱”的诚信招牌在镜头里格外醒目;走进四代传承的客家王餐馆,市级非遗沙溪扣肉揭开蒸笼的瞬间,琥珀色肉皮颤动的画面引得成员们阵阵惊叹;而当店员嘹亮的“吃鸽仪式”吆喝声,混着骨头被嗦食的咔嚓脆响一同响起,啃得满手油光的视频组成员脱口而出:“这才是真正的舌尖上的中山!”


视频组成员走访拍摄环城美食街
“红色记忆需要青春诠释,市井烟火依赖年轻传承。当视频组成员用镜头记录下砖瓦间的信仰、油锅里的坚守时,这场文旅实践已然架桥——让革命热血在梁柱间可触,让市井匠心于唇齿间可感。

环城社区视频组合影

北溪社区视频组合影